在医院里学习,我们有相当大的自由活动空间。从另外一些人的角度来看,我们的教学是属于unstructured的,学生就没什么方向的,什么都学,或是学漏很多。大的自由度很好,但必须每天都鞭策自己。正式开学前,长辈就已经鼓励我们最少每天见一个病人,问问病历,或是做做检查。那样才会熟能生巧。所以这就成了我的生活目标。每一天都尝试达成。
所以每天,在病房里,你就会听到哪里会有good patient,然后每个学生都会闻风而至,那位好病人就会被一群医学生折腾一番(虽然对病人不会造成伤害,但他们会很累),问一系列的问题拿病历(病人从进院到出院,可能对自己的病历会倒背如流),做一连串的检查,(看看,摸摸,敲敲,听听。。。)。有些病人,还没到下午就已经见了七八个学生。
病人就是我们的活课本。没有坏掉的肺,我们就学不了病态的呼吸声。没有坏掉的心脏,我们就听不到病态的心跳。没有半身瘫痪的病人,我们就认识不了中风的症状。到目前,我可以说的是,多数病人都很慷慨地把身体和时间交给我们。
有时候我们难免会悄悄地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。Interesting patient通常是那些患上很罕见的疾病的病人。医生们很兴奋,学生们也很兴奋。因此也会有特别多的医生和学生来见他。医不医得好是另外一回事。
我的老师曾说过,病人如果没有合理的原因,他们不应该拒绝让以学生学习,因为这是每个病人对社会的责任。医学生无法学习的话,将来谁来照顾他们的下一代?我理智上认同这一句话,但心里始终会出现很多对白来反驳这句话。
原本就不喜欢上clinical skills的我,以前一个星期上一天,现在几乎每一天都是clinical skills,每一天都得见病人。不止要背一系列的system review问题,还得学怎么活用。我觉得我的脑细胞快要累死了。有时候累得我根本听不进病人告诉我什么。问完了我该问的问题,如果你叫我报告,我可能连病人叫什么名字我也记不起来了。我会累,可能因为,我只是在鞭策自己达成见病人的目标,而整个过程,我根本没有去享受吧!
Tuesday, March 3, 2009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1 把轻声细语:
哦?我才知道你不喜欢clinical skills 呢,真的辛苦你了
Post a Comment